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神兽”们也即将归笼。不少家庭都在组织亲子游,希望孩子们能在旅途中增长见闻。香港时代医疗提醒,时下正值春夏交替之际,气温和湿度波动上升,各类病毒和细菌正蠢蠢欲动,加上小朋友免疫力不如成人,稍有不慎就可能受到传染病侵袭。
因此,假期出外游玩时,家长们需要加倍小心,从各方面做好预防措施,而为了更全面地孩子的健康,小编将整理当前流行的传染病,方便大家参考和预防。
●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程较长,咳嗽可持续2-3个月,故得此名。百日咳的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即通过吸入患者或潜伏感染者在打喷嚏或咳嗽时喷出的分泌物而患病,可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且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严重者会引起死亡。
婴幼儿由于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被百日咳杆菌盯上而患病,因此按时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包括百日咳疫苗、四/五/六联疫苗)是科学有效的预防手段。
●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会引发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全年均可发生,但在寒冷季节更高发。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虽一般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但传播途径多样,因而常常让人防不胜防。患者一般会出现呕吐、腹泻、恶心、腹痛、发热等症状,免疫力正常者在1-3天后症状可自行消失,但老人、小孩或基础病患者还可能因为脱水等并发症而导致严重后果。
目前并没有针对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或特效药,因此养成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习惯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也称为“手口足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高发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及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其传播方式包括密切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食源性传播。
手足口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约为2-10天,平均3-5天,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症状。患儿通常病情较轻且呈自限性,通常7-10天左右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涉及20多种,其中每年在我国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时,大部分地区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呈交替出现。而在重症病例、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中,以检出EV71为主,所以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体。
目前我国内地已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接种对象为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不过,现时手足口病疫苗仍属于国家二类疫苗,需要自费接种,建议家长们根据自身意愿为婴幼儿接种,从而达到预防EV71引起手足口病的目的。
●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极强传染性,可经呼吸道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流行性腮腺炎常见于4~15岁儿童和青少年,主要以腮腺肿痛为特征,属于自限性疾病。
腮腺炎病毒除了累及腮腺外,还可侵袭多系统、多器官,大约75%的腮腺炎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睾丸炎、卵巢炎、听力损失等并发症。
目前香港时代医疗提供MMR疫苗(麻腮风疫苗)和MMRV疫苗(四痘混合疫苗)两种与流行腮腺炎相关的疫苗。与其他相关疫苗相比,这两种疫苗不仅能减少孩子接种疫苗的剂次,还能避免孩子出现疫苗不良反应的风险。除此之外,香港时代医疗还提供多种疫苗方案,让各位父母安心又放心!
除了接种疫苗外,其实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细节需要家长们加倍注意,才能降低孩子罹患传染病的风险,比如:
①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外出玩耍或接触动物后,以及进食前。正确的洗手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降低感染的风险。此外,家长还要定期为孩子更换衣物、清洗玩具,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
② 合理安排饮食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饮食营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多给孩子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避免过多摄入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等。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③ 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
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这些地方往往是病毒和细菌滋生的温床,容易引发交叉感染。如果必须前往这些场所,家长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④ 明确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
。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病情恶化;同时家长也要保持与学校和医生的沟通,及时了解传染病疫情和防控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
总之,小朋友的免疫力较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受到传染病的侵袭,因此家长们要加倍小心,从按时接种疫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合理安排饮食、避免到拥挤场所和及时就医等方面做好预防措施。只要我们用心呵护,孩子们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